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时间:2024-06-29 14:13:46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粽子是民间特色小食之一,用糯米做的粽子味道鲜美,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道美食。关于粽子其实也是有很多的说法的,以下了解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1

有一个商人,历经无数商战,却屡战屡败,身心疲惫的他,决定去寺庙参拜。

商人问寺庙的一位高僧:“为何我竭尽全力,却无法让我的企业扭亏为盈?”

高僧没有直接回答企业家的问题,而是指了指旁边做饭的小和尚,问商人:“一碗米有多大价值?”

商人茫然回答:“将一碗米做成米饭,最多几块钱的价值。”

高僧摇了摇头,说道:“将一碗米加水蒸熟,做成米饭,确实只有几块钱的价值。但如果你稍微动点脑筋,将米泡一泡,用粽叶包成粽子,那可能就是十几元的价值了。”

商人点点头。高僧又说:“如果再将它发酵后酿成一瓶酒,那么,就可能是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价值了。”

商人陷入沉思,然后答谢离开。后来,这位商人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开创了新的事业,成为了知名的企业家。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最初形态都是一碗米饭,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有人始终将自己当成一碗米饭,所以最终也就是一碗米饭的身价。而有的人,将自己包装成了粽子,身价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俗语讲:“人靠衣裳,马靠鞍。”这就像是买东西,同样内容的商品,人们都喜欢买包装更好看的那一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初次见面,前45秒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这个第一印象形成后,就能在对方的心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保持较长时间,这被称为首因效应。这在求职、交友、恋爱中都适用。利用这种效应,初次见面给人一种良好的形象,能为进一步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学会包装自己越来越重要。在职场中,人就是一件商品,要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来换取更高的价值。比如在求职时,你就要在简历中将自己好好包装一番,以便找到出价更高的买家。

求职时,穿着打扮整洁得体,举止端庄,精神饱满,言谈落落大方、条理清晰,都会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更容易赢得机会。

同时,不只是外在的打扮就叫包装。在职场中,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价值,那些能体现人的能力、修养等高层次的东西。

本文绝不是鼓励投机取巧,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同等实力下,为何有人能成功,有人却始终平庸。包装是一定要以实力为基础,否则只会是徒有其表。

缺乏真才实学,盲目包装自己,要么落得个东施效颦的下场,为人所耻笑;要么成为南郭先生,最终还是要露马脚。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2

粽子的来历和寓意

提到粽子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端午节,因为我是北方人,小时候吃到的粽子都是蜜枣馅的,后来发现原来粽子的种类非常多还有火腿的、五花肉的、八宝的等等。这里科学兴农就和大家聊一下粽子的产生。

说法一: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相信知道的人最多吧。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一心为了国家,但是楚王却听信建宁小人的谗言,让楚国陷于亡国的处境,屈原流放在外,对国家也是万念俱灰。

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屈原含着对国家的前途的忧虑之情投入了汨罗江之中。世人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汨罗江中的鱼虾吃掉,就会在江中投放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大多是黍米做成的饭团。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投放在江水中的食物是为了让死去的屈原吃的,但是由于鱼虾总是会抢食,所以百姓就把饭团用芦苇叶子把饭团包成菱角的形状,让鱼虾以为是菱角就不会抢食了。

并且会划着龙舟撒粽子,这样鱼虾会以为粽子是龙王的,龙王总管这水界,这些鱼虾就更不敢抢食了。所以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不过这也只是关于粽子由来的说法之一而已,除了这种说法之外还有其他的说法。

说法二:祭祀用品

虽然说纪念屈原的说法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也说明粽子应该是一种祭祀的用品。但是这种说法当中粽子的祭祀性质更加强一些。这种说法的时间要比纪念屈原的说法更加久远一些。

而是说粽子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主要是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我国古人都讲究阴阳五行的说法,这就在粽子上体现出来了,粽子所用的原料古时候并不是糯米而是一种黄色的黍米,黄色属于阳。包粽子所用的粽子叶为绿色,属于阴。并且祭祀的.用品主要包括五牲,即牛、羊、猪、犬、鸡,而粽子的包法非常像牛角,所以被当做祭祀的用品。

说法三:包烹

这种说法就不太具有传说和神话的性质了。包烹的说法由来也是非常久远,不过可以一说是最具有科学性的说法了。在远古时期,大约50万年以前,原始人的生活还没有锅、厨具这些物件,并且只是会简单的用火烧食物,这时候就出现了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入火中烧食的情况,烧熟之后将树叶剥去,食用。

后来到了石器时代之后,人们已经可以把包裹树叶的食物放入石锅之中煮食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粽子的雏形了。

虽然说关于粽子的说法很多,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证明粽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认真传承下去。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3

粽子的来历

粽的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在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及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

另说则是用来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备的食品,除了纪念屈原之外,江苏等地,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当地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西晋周处《风土记》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齐民要术》卷九引《风土记》记述粽子“盖取阴阳尚相褁未分散之时像也”。

南梁时五月五日作粽,并在筒粽上盖楝叶、以五彩丝线缠之。《续齐谐记》传说光武帝建武年中,长沙人区曲见自称“三闾大夫”的人谓:“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

扩展资料:

一、趣事

1、地球上最早

江西德安县文物部门于1988年9月在一座宋代古墓里发现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

该古墓位于德安县城郊,葬于公元1274年。墓主右手拿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

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专家介绍,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亲属的哀悼。两个粽子成双成对,象征吉祥如意。

2、历史最悠久

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广西壮族出现过最大的粽子,它是将芭蕉叶垫在一个特大的方形笼格中,内放50公斤淘净并拌有酱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块的猪腿的肉,面上覆一层芭蕉叶,隔水蒸熟,这种粽子壮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两个月。

据香港的媒体介绍,香港有9位老人,曾经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89年端午节,台湾彰化县曾制作一只特大粽子,重达350公斤。广东一带包的粽子个儿特大,煮熟后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个年轻人居然没法将它吃掉。

三、体积最小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在上海一些酒楼饭馆中,宴席点心供应“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块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线缠绿叶,玲珑淡雅,真象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舍不得剥而吃之。

四、最早速冻品种

1995年,三全食品研制出了中国食品行业第一颗速冻粽子,至今坚持推动粽子行业的发展创新

《粽子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