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孩子之间有矛盾

孩子之间有矛盾

时间:2024-12-12 06:29:53
孩子之间有矛盾

孩子之间有矛盾

孩子之间有矛盾,孩子年龄小,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还不是很到位,在一块儿玩耍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这时候家长们如何妥善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下孩子之间有矛盾。

  孩子之间有矛盾1

一、平复情绪,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尤其是感觉自己孩子受到了欺负时,家长很容易情绪失控,于是很难冷静思考,更别说解决问题了。

因此,家长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此外也要平复孩子的情绪,通过孩子的诉说或其他途径,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智地进行思考。

此外,家长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而不是审判者,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自己。

因此,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家长们应当引导孩子去弄清他们之间出现矛盾的原因,以及各自所要担负的责任,然后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切忌大包大揽、护犊子,让孩子丧失锻炼自己的绝佳机会。

二、双方家长如需沟通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有一些矛盾或问题,可能已经超出了孩子之间可以自行解决的范畴,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们之间的沟通。

此时,家长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忌引发新的矛盾。

而且双方家长不能存在偏袒自己孩子的心理,更不应该只听自己孩子的片面之词,而是应该站在客观、公平的角度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

另外,家长们如需沟通的话应该在私下里进行,不应该在班级群里面公开理论、吵闹,否则只会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甚至激化矛盾,也会给自己的孩子后续融入新集体造成困难。

三、教授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还是对于一些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掌握,作为家长应该加强孩子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家长要时刻教育孩子:要维护好和其他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不要事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毕竟是要经常和这些小伙伴们在一起学习和玩耍的,而且处理好了这些关系可以让孩子身心更加愉悦。

另外家长们在平时也要给孩子立一些规矩,诸如跟小伙伴说话要客气、不要乱动别人东西、要真诚地对待小伙伴们等等。

四、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孩子的思维与成年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他们之间的矛盾。

诸如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看起来十分严重,可能隔一天或者一会儿两个人就又变得亲密无间了。

因此,当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较小的矛盾时,家长应该教导他们学会主动道歉和用合适的语言化解矛盾,不要凡事都想着占上风。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家长一定要担当好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让孩子迅速摆脱这些干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之间有矛盾2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

做一个有办法的妈妈

自家宝宝与小伙伴发生矛盾,爸妈最好先旁观,让他们自己处理,当矛盾升级到宝宝自己无法解决向爸妈寻求帮助的时候再出手。

此时,一边倒的处理方式是不足取的,“和事佬”应该采取一个中立 的解决方案,让两方的宝宝都满意,接下来,我们就举个例子吧。

一家肯德基餐厅里,3岁的冬冬和28个月大的妮妮在争抢一辆购物手推车。推车是冬冬和妈妈刚在大卖场里买下的,在餐厅就餐时,被妮妮看中了就推去玩。

当妮妮把车推到冬冬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外时,冬冬便上前试途要回车子。他并没有开口,只是伸手来拉车子;而妮妮似乎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抓住车子不放手。妮妮的外婆立刻出面呵斥她:“怎么这样霸道?小哥哥要拿回去,赶快放手!”妮妮显然不愿意就此放弃,对外婆的话充耳不闻,两个宝宝就僵持不下,一辆小推车在他们俩中间移来移去。

冬冬的妈妈请妮妮的外婆退下来,留空间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僵局持续了大约5分钟,冬冬向妈妈求助:“妈妈,我要回家。”妈妈微笑着上前,给两个宝宝提了一个建议:让妮妮送送小哥哥,俩人一起把车推到餐厅大门外,然后告别。

皆大欢喜的结局

两个宝宝都表示同意,齐心协力把小车推到餐厅门外。走出餐厅几步,妮妮便自动松开了手,冬冬大大方方地对她说“再见”,就推着小车跟妈妈一起回家了。妮妮的外婆点头称赞:“还是这位妈妈有办法。”冬冬对妈妈的做法很满意,承认自己原先只想凭自己的力量来抢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从而对妈妈更信任了。这样的结局可谓是皆大欢喜,既让两个宝宝都开心,又没给对方的家长增添麻烦,自己也能顺利从矛盾里走出来。

说什么也不放手

每个宝宝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是不愿轻意放弃的,宝宝对自己物品的捍卫也是执着的。如果家长采用强制手段迫使他放弃,宝宝根本不明白“谦让”的道理,只会觉得委屈而大哭。

妈妈我要回家

宝宝求助的信号很奇妙,他并没有提出要妈妈帮他夺回车子,而是婉转地要求回家。其实他给出的信号是要妈妈来帮他结束这场争执,因为他觉得自己凭借蛮力硬抢不能奏效。如果爸妈立刻出手帮宝宝抢回物品,往往违背宝宝的初衷,而且给小朋友的爸妈留下一个很不友善的印象。

送送小哥哥

冬冬妈妈的做法非常正确,她很巧妙地给出一个中立的建议,让宝宝们一同推这辆车,并且给出一个距离限定。这个中立的建议得到了矛盾双方的认可,给两个宝宝一个台阶下台。于是,本来相反方向用力的两个宝宝,朝同一方向使力。妮妮达到了推一会儿车的目的,冬冬也如愿很快地拿回了车子。

宝宝自得其乐,爸妈不要搅局

有时候宝宝间未必有多大的矛盾,反而爸妈的不正确介入使矛盾由小变大。比如在玩具柜台开电动车,一个宝宝坐在车上开,另一个宝宝自愿去推他。

坐在车上的开心得很,后面推车的也自得其乐,两个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而推车宝宝的爸妈却会认为自己的.宝宝吃了亏,而坐在车上宝宝的爸妈也担心这样算是“欺负”了同伴。于是两边的爸妈都出面让这种游戏快点结束,其实是搅了宝宝的局呢。

同伴交往对宝宝身心发展很重要,家里人的行为对宝宝的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做好社交的示范表率以外,有些行为也要避免哦。

宝宝会采用的交往方式和爸妈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怎么样才能让宝宝受欢迎呢?这就要爸妈平时多多示范交往的技巧,教宝宝使用礼貌用语,教宝宝友爱同伴,多多分享,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演练,学会自己解决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这样做不利于宝宝发展同伴交往

和同伴的交往必须要在实践中才能发展起来,与其他宝宝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慢慢让宝宝学会自己处理。包办代劳,事事为宝宝出头,是不可能让宝宝学到交往技能的哦。

不想让宝宝吃亏,于是教宝宝怎么霸道,暂时是不吃亏了,可长久以往只会让宝宝陷入被其他宝宝 “孤立”的境地,得不到来自其他宝宝的友爱之情,生活在自己封闭的小环境里,性格只会变孤僻哦。

因为玩玩具发生“争议”,对方爷爷竟然过来推了宝宝一把。

带宝宝去公园时,碰到一位爷爷也带孙子在玩。他要玩我家宝宝的玩具,宝宝很大方就给了他。宝宝也想玩他的玩具,可他不给,宝宝就“抢”了,两个小孩就抱在一起打。没想到对方爷爷马上就跑过来帮忙了,宝宝被爷爷推得摔了一大跤,这个爷爷还骂我家宝宝,说她没教养。我家宝宝倒还摔得很开心,还以为是在玩呢。

  孩子之间有矛盾3

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怎么办?

比如说争抢玩具,互相告状,或者孩子挨了打要不要还手等等。有的家长坚持认为,家长必 须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因为孩子比较弱小,需要成人为他们“伸张正义”、争取利益;有 的家长则认为,家长不能参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事情,这样更有利 于他的成长;

有的家长明确告诉孩子挨了打要告诉老师、家长,不要还手;有的家长却对孩子强调说,挨了打一定要还手,这样才不会吃亏,才像个男子汉,也就是俗话说的“人不犯 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究竟孰是孰非呢?

在讨论之前,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孩子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首先,三岁左右的孩子,自我 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还不懂得分享、 合作、轮流这些游戏中的规则,争抢玩具是常有的事;再者,幼儿此时正处于语言发展时期 ,口头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内心的一些要求和意愿无法及时、合适地表达出来,故而常 用行动来代替;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自然处于中心,大家都为他服务,他会得到及时、高度的满足,然而当他面对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这种“特权”便被剥 夺了,自然无论从心理、情感还是行为上,他都需要改变,而这个改变是需要慢慢学习的。

当然,小朋友之间产生攻击行为也并不是完全出于恶意。有的孩子是因为太喜欢对方了,忍 不住要搂一搂、抱一抱或者拽拽头发甚至咬一口,这些没轻没重的举动都是想要引起对方 的注意,他们渴望互相交流,得到彼此的喜爱。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富于攻击性,而有的孩子却相反呢?

我们知道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儿童出生后就有气质即神经类型的差异,如有的孩子活泼灵 敏,有的则沉静呆板。我们做父母的成人之间都有这样的差异,就更别说孩子了,孩子的气 质类型与他的社会性发展,比如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如何与对方相处等等是紧密联系的,这 就是为什么面对争吵,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

我们只能在顺应孩子天性的基础上积极 地引导,而不能由着家长意志进行强行改变,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为什么现在父母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急于得到解决呢 ?

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掌中宝,不能被欺负,更不能有任何损伤,孩子被欺负了,心疼不说 ,面子也无光,这是家长疼惜孩子又爱面子的心态导致;同时,社会竞争的激烈给大家一个 感觉: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如果从小就不会反抗,不会保护自己,不会争取自己的权利,长大后势必要落后,要挨打,这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的。其实未来成功靠的是综合素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德行、情商,并不是简单的厉害与否,更不能幼稚地以为孩子敢还 手就是勇敢,以后就能成大事。

分析了这么多,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不用我说,家长们也应该有所反省。

第一,不要舍不得。

孩子之间的矛盾是他们那个世界里的童话,有着我们成人不可理解的逻辑和秩序,很多家长不都感慨曾经有过家长之间还在那里争吵,可是孩子却已经和好了的尴 尬局面吗?

所以家长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计较去度量孩子之间的矛盾,他们的矛盾很简单,根 本用不着家长提心吊胆,更不用家长亲自上阵,非要决个胜负。可我就是不忍心孩子受欺负 ,怎么办?社会环境如同天气,不可能总是风和日丽,下雨了我们都要寻找解决办法,淋淋 雨会让他学得更快,让孩子受点挫折,受点挑战是必要的,家长要放宽心,孩子不是瓷娃娃 ,只要在合适的度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然成长。

第二,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

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禁止孩子和那些有攻击性的孩子交朋友,这 种逃避的办法也不可取。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孩子要长大 ,要走向社会,他需要承担他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一味躲避,只会对社会形成不信任 感,终究一事无成。孩子有他选择朋友的权利,家长不可用成人狭隘的眼光评判和限制。

第三,不要妄下结论。

小朋友之间的个性差异很明显,但各有优势,而且也会随着年龄的增 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年轻父母不可随便认定孩子是否就 是一个爱打架的坏孩子或者一个软弱胆小的笨孩子,更不允许给孩子灌输这样的判断标准。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是这个阶段小朋友们应该培养的素质。

第四,不要就事论事。

认为孩子受欺负就是胆小、懦弱,要想不被欺负,就得还手,比对方 还厉害!这种思维大错特错。威信靠什么来建立,难道就是打架、争斗?其实智慧、情感、 德性的力量比这种身体的力量要大得多,我们不是要教孩子怎么还手,而是要教会孩子与人 友好相处,用丰富的知识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小朋友,身边的好朋友多了,他的力量自 然就壮大了,这就是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权威。

所以我们要看到事情背后,往远处想,孩子要战胜的不仅仅是这个曾拽一下她小辫子的小 男孩,而是以后她所要面对的更多挑战,这些挑战来自方方面面,绝对不是“还手”可以解决得了的。

《孩子之间有矛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