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自由宣泄的环境
营造自由宣泄的环境,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成长环境,然后给孩子热切的期望和耐心的等待,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是很重要的,下面是营造自由宣泄的环境内容!
每个孩子都渴望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高兴的时候可以欢呼雀跃,不高兴的时候可以任意发泄,有玩伴的时候可以尽情玩乐,总之要让孩子感到不受约束。这样孩子才能时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乐观成长。
教育专家陶行知认为,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成长环境,然后给孩子热切的期望和耐心的等待,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他很明确地表示,孩子的发展,必须遵循天性,绝不能抹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理,要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孩子才会健康快乐。
孩子所追求的自由主要包括有一个自由说话、发泄、玩乐的环境。当孩子想表达疑问、表达心情时,父母要让他随意地说;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发点儿小脾气,发泄一些内心的不良情绪;当家里来了小朋友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和小朋友疯玩一下。
如果父母能保证孩子有这样的成长环境,那么你就不用担心孩子会形成孤僻、寡言的性格。
有个孩子在一篇名为“我的自由生活”的文章中写道:
“我的爷爷是位艺术家,我的妈妈是大学的物理教授,我的家是一个梦幻组合(人文+科学)。
爷爷用亲身经历告诉我:做人要坦荡,对世间万物要有感恩之心,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努力发现身边的美;妈妈用严谨的物理知识告诉我:世界必有规律可循,只有求真务实才能开拓进取。
爷爷和妈妈的话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让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小时候我对大自然中的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我经常趴在地上和蚂蚁对话,坐在鱼缸旁边观察鱼儿是怎么游动的,经常和小?友在屋前屋后躲猫猫。
当我心情不好时,我偶尔会大发脾气,这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不会打骂我,而是让我回到房间里发泄。每次我发泄了一会儿就累了,然后就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
我的爸爸妈妈非常民主,从我记事起,我就有了发言权,每次家里有什么事情,他们都会鼓励我大胆发表意见。
比如,小时候我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做数学题目也不把每个步骤都写下来。我觉得只要把重要的步骤写出来就可以了,爸爸妈妈都尊重我的做法,他们的态度使我的个性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这个故事很好地表明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要摒弃刻板的、严肃的作风,在家里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家成为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自由发泄、自由玩乐的乐园。
生活中,有些父母性格比较内向,做人做事比较严肃认真,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也保持这一风格,和孩子喜欢锱铢必较,孩子稍犯错就严厉批评。平时不苟言笑,不允许孩子随意发表意见,家里有事也不和孩子商量。
当孩子心情不好、生气发脾气时,他们则强制孩子乖一点儿。这些做法往往会使家庭氛围变得很严肃,让孩子觉得有很多限制,这样孩子说话、玩闹、发泄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顾忌。
唐老师班上有个女生,平时非常乖,但有一天下课铃刚响,她就尖叫了一声。唐老师循声望去,简直不敢相信她那么乖巧的女孩会尖叫。
唐老师私下把她叫到一边,问她为什么要尖叫,她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在确定不是因为班里的事情影响了她的心情后,唐老师征求了她的意见,给她的妈妈打了个电话,了解了一下女孩家里的情况。
在电话里,唐老师把女孩的.反常举动告诉了女孩的妈妈。女孩的妈妈表示,她的女儿最近一段时间不太听话,每次她给女儿讲道理,女儿就会说:“你不要给我讲大道理,我都知道了。”
女孩的妈妈表示,自从她买了汽车之后,女儿就变得很反常。唐老师建议女孩的妈妈多和女儿谈心,让她把心事说出来,引导她适当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几天后的一次放学,唐老师碰巧和那个女孩一起走出校门,唐老师问她为什么自己赶车回家?女孩告诉唐老师,自从妈妈买车后,就不再来接她了。
唐老师知道,孩子因为妈妈不去接她,而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因此有了抵触情绪,而且这种不良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发泄,所以积累到一起,才会有了那天的“惊天一吼”。
作为父母,对孩子要仔细观察,有时候我们认为很小的一件事,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情。
而当孩子表现出不良情绪时,父母切忌不由分说地斥责孩子“不听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尽情地发泄,然后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让孩子有一个自由说话、发泄的环境,孩子才不会成长在压抑中。
此外,下面几点还值得父母借鉴。
1、给孩子一个游戏、玩乐的空间
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尝试独立睡觉了,孩子有了独立卧室后,父母可以将这间房子安置豪华的照明设备,既可以让孩子将其当成自己的餐厅、书房,也可以让孩子将其当成游戏的场所,只要孩子愿意,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
节假日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孩子们在你家孩子的房间里尽情地做游戏,相信孩子尽情玩耍之后会更加开心。
2、鼓励孩子自由发表观点、意见
很多家长发现年幼的孩子总是嘴巴不停歇,不是提问题,就是插话,这让很多家长感到烦恼。其实,这是一种好现象,孩子喜欢说话证明他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应该鼓励他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比如,经常向孩子提问,引导他去思考、去回答,再比如家里有事情,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最后不能采纳孩子的意见,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
3、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强硬干涉
孩子爱哭闹、爱发脾气,这是很多父母见识过的“闹心”问题,每当孩子大哭大闹、大吼大叫时,很多父母就会呵斥孩子“别吵”“安静”“乖点”,可是这些命令根本不管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去发泄,父母只需平静地看着孩子,不让他做傻事就可以了。等孩子发泄完了,再给孩子适当的安慰和教育,这样孩子更容易受到教育,同时又给了孩子自由发泄的机会,保证孩子的内心没有受到压抑。
1、教育生态学中教养方式的不同对幼儿生命的影响
(1)“一言堂”的教养方式带来孩子情绪的失控
当父母和老师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专制、粗暴,甚至是“一言堂”的时候,在孩子的心中总会留下无言的伤害。
一个被专制的沟通方式所奴役的孩子,他就会通过某个渠道发泄出来,所以就有一部分幼儿会出现不定期的无理哭闹,甚至是不听任何的劝告。
这是孩子情绪的宣泄,但也揭示了孩子心理存在巨大压力,这就给父母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重视。
(2)交流方式中的冷淡与漠视会造成幼儿情绪的自我封闭、性格的不合群
现代社会有一个现象叫“生养分离”即父母外出打工,由祖父母一辈来抚养孩子。像这样的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沟通机会可以说是很少很少,亲子之间的交流可以说是一片荒芜。
这种沟通方式养育出来的孩子在很多时候会显得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肯跟同伴进行交流,甚至是孤僻而不让人接近。这样的幼儿如果父母不及时醒悟,不进行及时的关怀与心理疏导,他们的情绪孤僻的现象便会变得日趋严重。
(3)“包办型”沟通方式让幼儿产生对家长不正常的依赖
有些家长和老师总认为孩子还小,不会独立思考,所以就采取“包办”一切的养育方式。在沟通方式上也是全部由老师和家长自己“说了算”,不会问孩子的感受与意见。
这种沟通方式就是对儿童自主权的漠视,让孩子丧失了独立的能力,所以有些幼儿在很多时候会显得特别依赖成人。这样的情绪正是表现出了幼儿内心的某种焦虑和恐惧,使得他不敢面对自己一个人的独立。
(4)幼儿园过度知识课程的束缚
现在有些幼儿园过分讲究对幼儿的知识教导,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关注。如果过分重视知识教导,那么不但剥夺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加重了孩子心理压抑的发展。
2、教育生态学创设的“赞美孩子”的环境基石
(1)赞美是最好的教育艺术
赞美是最好的教育蜜糖,这是给孩子以精神的鼓励,更是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也要肯定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善于表扬,善于赞美。
(2)赞美艺术的有效运用
孩子需要赞美与欣赏。当然,赞美不是乱夸一通,也是需要技巧与智慧的。比如老师看见孩子做好的一件手工作品,只是泛泛地夸孩子“做得很好”、“你真棒”,反而显得很虚伪。
如果老师能够具体到手工制作、设计美感等方面给予孩子肯定,并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提一些改进的意见,那么孩子不但会欣然接受,也会在自信心上有很大提升。老师在与孩子对话时应该有足够的真挚与诚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