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离开就哭闹
孩子突然离开就哭闹,很多妈妈们经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一直都很乖,一旦脱离妈妈的怀抱,孩子就开始又哭又闹,一刻也离不开妈妈。下面看看孩子突然离开就哭闹。
相信很多宝妈对此都深有体会,孩子总是粘着自己,到哪儿都跟着,说也不是,骂也不是,真的是拿孩子没有办法。那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心里敏感,变得胆小,甚至产生社交恐惧,因此,家长应该多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看他们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一、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特别粘人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特别粘人,尤其是粘妈妈,妈妈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一离开妈妈就大哭大闹。他们常常会表现的比较胆小,做什么都比较依赖父母,而且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会明显地表现出分离焦虑,一旦离开父母,自己会十分害怕。
2、过于害羞
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就容易自卑、敏感、自我否定,这会导致孩子在外人面前会显得十分害羞,在陌生场所会显得很拘束,在一些人多的公共场合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在发现别人关注自己的时候会十分紧张,没有办法落落大方地表现自己,说话也总是支支吾吾的,看着就让人着急。
3、睡觉总要人陪,睡不安稳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般不喜欢自己睡觉,总要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才行,有的则要抱着玩偶才肯入睡,而且每到应该睡觉的时间都会吵着不肯睡。
生怕自己一旦睡了父母就会离开,就算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着睡着了,孩子也会翻来覆去地睡觉很不踏实,甚至会时不时地醒来看看父母是否还在自己身边,有的孩子晚上还会做噩梦,睡眠质量很差。
是所有的小孩都会缺乏安全感吗?不是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实主要是所处的环境常常令他们充满恐惧与不安。
二、孩子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1、家长的过度保护和溺爱
家长对孩子过于疼爱,事事包揽,总是在孩子身边帮他解决所有的事,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依赖,缺乏独立意识,一旦家长离开自己,就会觉得缺乏安全感,坐立不安,遇到问题和挫折就会害怕、焦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只会逃避或者是寻求家长帮助。
2、家庭氛围不好
如果孩子经常处在不安的环境中,例如父母时常吵架,孩子就会感到害怕,会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听话,所以爸爸妈妈才生气争吵?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自己了?
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自己最重要的人,他们从内心害怕父母吵架,但是面对父母的争吵时却又总是无能为力,而这种无力感伴着怕爸妈不要自己的恐惧感,会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
3、缺少父母的陪伴
现在的家长忙于工作,常常不着家,把孩子的教育常常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或者是顾保姆来照顾孩子,这对孩子来说,会让他们十分缺乏安全感,对家的意识淡薄,没有归属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玩伴,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心理健全,而长期缺乏家长陪伴的孩子,不仅会缺乏安全感,还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甚至成为不良少年,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为了赚钱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尽全力去守护,如果发现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们就应该反思了,自己有没有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想办法尽量弥补,帮孩子重建安全感。
三、家长应该怎么给孩子安全感
1、温暖和谐的家庭关系
孩子的安全感通常来自于和谐有爱的家庭关系中,当孩子能够常常和父母相处,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呵护,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保护着的。
这会让他们拥有安全感。因此,家长可以常常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不要吝啬说"我爱你"这种爱的表达,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会让他们觉得温暖而踏实。
2、对孩子的情绪及时回应
小孩子常常没有理由的.乱发脾气,这其实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只会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你的关注,因此,家长看到孩子闹小情绪,不要厉声喝止。
也不要表现得不耐烦,要认真地回应孩子,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求,这会让孩子感到心安,有助于帮孩子建立一种安全感。
3、鼓励孩子多和别的小朋友玩
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学会放手,鼓励孩子多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让他们独自处理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对自己的依赖,让孩子多参加外面的活动,拥有丰富的课余生活,走出现在的小圈子,去接触更广阔的的世界,增长视野,开阔胸怀,这会让他们更加开朗勇敢。
孩子年纪小,对这个世界充满未知的恐惧,他们需要被爱的感觉,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来给他们提供安全感,这是他们面对世界和成长时最大的保障。因此,家长们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状态,多抽出点时间,多耐心一点,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处于分离焦虑期,一离开妈妈就哭改咋办?3招让孩子适应分离
其实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他的分离焦虑期到了。孩子大概在一岁左右会出现这种分离焦虑。
他们依恋自己的养育者,想要时时刻刻待在他们身边,因为这时候他们的意识还处在和母亲是一体的阶段,他们还没有明显的自我,以为妈妈一旦离开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才会出现一旦养育着离开他们就会用哭声去抗议,其实这是他们极度不安的体现。
在上一个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有关于依恋关系。
科学家首先将一只小猴子放在铁笼里,并且将他身边放上一只用绒布做的猴子,一直用铁丝做的猴子。然后科学家将奶瓶放在有铁丝做的猴子身上。结果神奇的显示,虽然在铁丝母猴那里可以获得食物的需求,但是小猴子并不会依恋他,而是喜欢待在绒布猴子那里。
这只小猴子就像孩子一样。虽然他们会对喂养他们的人产生依恋,但是与那些可以给自己温暖的怀抱,时时刻刻包容自己的人相比,他还是会喜欢待在那些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的身边。
虽然说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孩子没有安全感自然就会哭闹,但是这个阶段却让妈妈们产生非常大的焦虑,而且如果孩子不能够正常的度过这一个阶段,对他的成长也非常不利。因此即使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妈妈也应当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一,陌生情境法
很多妈妈相比于其他人来说,都更加的宠溺孩子。特别是在现在每个家庭,几乎就只有一个孩子,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后,就想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他身上。甚至有些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在孩子出生之后就放弃了工作,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孩子出生之后,几乎全部的时间都跟妈妈在一起,跟其他人就很少有接触。
所以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能够从妈妈那里获得安全感,自然而然就会对妈妈产生依恋。而且妈妈又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所以在孩子一岁左右,对于妈妈的离开,他们会表现得如此抗拒。陌生环境法就是一种可以让孩子慢慢地适应妈妈不在身边的生活,让他们逐渐对妈妈没有那么依恋的方法。
陌生环境法就是指让妈妈与孩子,不定时的体验离开与重聚的情境。
比如在妈妈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让妈妈的朋友也来到这个空间里,跟孩子一起玩游戏,顺便跟妈妈聊聊天。等到孩子渐渐与妈妈的朋友不再排斥的时候,妈妈就找一个理由离开房间。这时候有的孩子可能不会那么排斥,他们还会一直默默的玩游戏。
但是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突然哭泣了起来,这时候不能让妈妈去哄孩子,一定要让在房间里的朋友安慰孩子,告诉他妈妈一会儿就回来。这时候,妈妈再次回到房间。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
孩子渐渐就不会对陌生人如此排斥。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哭闹,陌生人是一定要进行安抚的,因为安抚可以让他们迅速亲近起来,让孩子不会对这个陌生人有如此大的敌意。
特别是妈妈要从家庭回归职场的时候,这个方法非常好用。妈妈要回到工作岗位,孩子总是需要有人去看护,而这个后来看护的人就可以充当这个陌生人。慢慢地,孩子就可以将这个陌生人纳入安全的范围,等到妈妈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孩子也会跟这个陌生人相处得很好。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① 全依恋 (Secure),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②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insecure- avoidant),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③不安全依恋,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一些儿童的行为不符合以上三种类型的任何一种,且这些儿童曾有被虐待与被忽视的经验,于是,Crittenden(1988) 提出另一依恋类型:不安全依恋,破裂型 (insecure- disorganized),此类儿童对母亲展现出冷漠。
在 Ainsworth的最初研究中,安全依恋儿童约占 65%,不安全依恋回避型占 21%,反抗型占 14%。后来,在 8个国家 2000名儿童中进行的 39个有关依恋类型的研究,虽然有一些文化的差异,却发现依恋类型的分布几乎与 Ainsworth的研究相同。破裂型不安全依恋约占 4% 。Bowlby认为,不安全依恋类型是相对稳定并长期保存的,但是,它可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敏感教育法
这种方法就是指孩子在分离焦虑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迅速且细心地感知到他们情绪的变化,不管是言语还是行动,都要温柔地对待他们,对妈妈的短暂离开可以提前做好预防。
比如当妈妈要回归职场之前,可以在几个周之前甚至更早的时间在孩子平静的时候告诉他,妈妈过一段时间就要去上班,但是只是白天的时候,等到晚上妈妈自己自然就会回来,而且回来的时候妈妈会给你带礼物,带好吃的,你在家里乖乖等妈妈好不好?
其实这个时候妈妈的突然提议会让孩子们不能接受,也许也会哭闹反抗。但是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情绪,你都要温柔地面对他们。这样多次反复之后,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懂得接下来会面临着妈妈的短暂离开。等到事情真正发生的那一天他们也就不会有太过于失控的情绪。
三,注意力分散法
很多妈妈在生了孩子之后,就把孩子当成了宝贝一样,生怕他们磕着碰着。所以孩子几乎都足不出户,一直生活在家里由妈妈照顾。由此就会产生一种现象,宝宝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只对他熟悉的房间,对他熟悉的人有安全感。
一旦妈妈突然将他们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就会极度的不安,情绪失控在所难免。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后,家人们不需要对他们有过度的保护,平时要多带他们出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见各式各样的人,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熟悉之感。等到他们一岁左右的时候,分离焦虑期就不会那么明显。
分离焦虑期一直是孩子们需要度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平稳的度过这个时期,不仅需要孩子,也需要家长们的帮助。父母们只要用合适的方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分离焦虑就很容易得到克服。
离开孩子一会儿,他就开始嗷嗷大哭,说明你能认出你了
“老公,我上个厕所,你先看着孩子”欣欣说,“我尽量不让他看见”,欣欣老公点点头,然后用身体挡住宝宝的视线。刚开始孩子没发现,可不到两分钟就开始哭闹。
欣欣老公不得已抱着孩子进了厕所,让娃看着妈妈。刚看见欣欣,这孩子就停止了哭闹了。欣欣和老公觉得这娃真的是会认人了啊。其实宝宝在出生后三个月就可以识别出妈妈的模样,以及经常接触自己的人的面孔。如果你离开孩子一会儿,他就开始嗷嗷大叫的话,就说明能认出你了。
识别出你的声音
别想着宝宝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三个月之后就可以识别出你的声音了。当你在厨房做饭顾不上宝宝时,你可以用语言跟他交流,让他知道你的存在,他也能减少哭闹。当你在宝宝身边时,你也可以多跟孩子说话,一方面能促进宝宝语言发育,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感情。
闻出妈妈特别的味道
你可能在想妈妈能有什么味道,不过就是宝宝的屎臭味、腥味等等。可在宝宝心里,妈妈是有味道的,这种味道是独特的,也是他辨认的凭据。宝宝闭上眼时,你来到他身边的话,他就感觉是妈妈来了,可能就会睁开眼睛看你,或者张开嘴巴等待你喂养。这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你别不信。
只让你抱,让你受累
在妈妈心里可能会这样想:这娃是来虐我的吗?怎么不让他爸爸抱呢,都不知道妈妈没力气。你会觉得这是娃在无理取闹,可娃不这样想。在孩子心里,他会觉得你是他唯一的亲人,不能让你离开。粘着你,让你抱是他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当宝宝出现只让你抱的情况时,你以后就有的累了。
喂奶时,躺在你怀里笑
某些宝宝吃饱之后,就开始盯着你,然后发出真诚的笑容。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长相迷住宝宝了?别自恋,宝宝的这种行为只说明他认出你了,想要多看看“丑妈”的样子。或许之后,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只是让你一个人解决,你以后可就闲不下来。
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特征时,妈妈要做好以后受累的准备哦,别抱怨,这都是孩子赐你的礼物!
文档为doc格式